招聘资讯

职场人每日灵魂一问:在哪都能办公,为啥非得按时打卡?

2019-12-01


“喜欢工作,不爱上班”


工作是工作,上班是上班。那些帮公司关灯,深夜还在手提电脑前加班,靠外卖或泡面过活的年轻人可以清晰、准确地分辨这两个名词的具体含义,并深有体会。
打卡是大多数人不爱“上班”的原因之一。几乎每个职场人都曾被公司变幻莫测的打卡制度折磨。从手写签名到刷公司门卡,再到清晨在指纹机前排长龙打卡、人脸识别,甚至现在借助第三方打卡软件(例如钉钉app),公司不断变换打卡方式和打卡时间,职场人边调整边心累。
每个职场人都对打卡制度深恶痛绝。在《圆桌派》中,有个观点引发读者共鸣:“现在的年轻人,太讨厌上班了,但还是喜欢工作的。”不少职场人感悟,在上班打卡这一高度组织化制度下,迟到几分就扣钱,原本斗志昂扬的工作激情逐渐消耗。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职场人并不需要像传统工业从业人员从事流水线作业,需要坐在那儿密切配合。现在,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甚至一些其他办公软件的配合,完全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所需工作。
并且,他们中大多数的工作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大多数职场人可以在家工作到凌晨,甚至有些工种(记者、新媒体编辑、广告文案)这类富有创造性职业的职场人喜欢在特定的场所才能激发出创造灵感。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不同工作类别由生物钟不同的人组成,效率会更高。研究显示,一些工作若是在安排时能考虑到员工的作息习惯会更好。悉尼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每个员工的生物钟不同,因此一天效率最高的时间也不同:习惯早起的人清晨效率高,傍晚效率低;夜猫子们早晨到达公司时通常不在状态,到了傍晚快下班时才亢奋起来;“中间层”中午精神奕奕,早晨和傍晚无心工作。
也就是说,每一个脑力劳动者都可能有自己的最佳工作时区,能与规定的八小时相吻合的毕竟只是少数,许多人喜欢早上工作,更多的人是喜欢晚上熬夜,所以在脑力劳动领域,利于“查岗”的打卡制度丧失优势。
随着更多需要强大个人能力的自由职业出现,上班的概念正逐渐被淡化。年轻人觉得无论身在哪里,只要自身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就够了。讨厌上班,不过是内心讨厌这种被买断身体的拘束感。然而工作,却赋予了职工自身与社会相联系的存在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

什么人愿意准时上班打卡?


大多数热爱朝九晚五的人,是那些热爱“刚刚好”生活的人,他们得到一份“刚刚好”的工作,信奉在职场及时行乐、“摸鱼”,早晨刚刚好挤上地铁后,点一杯奶茶也就不厌恶上班打卡了。对于职场中大多数群体来说,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不得已的生存,也有些为了逃避家中琐碎的事务。
(IC photo/图)
自制力不够强的人也钟情朝九晚五。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在招聘网站上开展一项调查,在收入相同、工作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你会选择传统的朝九晚五、固定工时还是灵活的工作时间、地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朝九晚五。该调查还指出,那些自我评估自制力不够强的人,更愿意受到外部条件的约束,并且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灵活工作时间损失收入。
我们在朝九晚五时,更需要深刻理解“上班”和“工作”的差别。某位网友曾对“上班”和“工作”进行了贴切定义:
【上班】= 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单纯为了不被带上耻辱的“无业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混日子”是上班族的普遍心态,因为收入不高,但又不能没有这份收入,所以“焦虑症”患者的比例也相对高一些,这在狼多肉少与攀比心较重的国家里最为明显。当然,也有一些人因惯性使然(上着上着就习惯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混日子”对他们而然就是最好的日子。
【工作】= 带有一种积极的、并不单纯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为无业者的、有奋斗目标并能结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能乐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来源:《锵锵三人行》的百度贴吧)
让人最羡慕的状态就是,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内心觉得“上班”和“工作”无差。美剧《老友记》中钱德勒曾抱怨说:“谁会喜欢自己的工作?”,然而其他人都表示很惊讶:“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啊。”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谈到自己的职业,“如果你从事着一份自以为很重要的工作,却不能从中发现油然而生的乐趣和喜悦,如果工作时完全没有心花怒放的感觉,那里面就有些不对头,不调和的东西了。这种时候就必须回归初心,将妨碍乐趣与喜悦的多余部件和不自然的要素一个个抛弃掉。”
那么,当你上班打卡时,你在想什么?


城市通